国际货币收支的政策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收支的政策调节方式
卡瓦略资讯 > 商业与经济 > 财经分析

国际货币收支的政策调节方式

一、国际储备政策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或用于对外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一国国际储备的多少,反映了该国经济、贸易水平和经济实力。作为一国货币当局的重要资金运用组成部分,保持相当数量的国际储备,往往是一国货币独立自主和币值稳定的坚实基础。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与信用的政策。它同样具有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扩大或紧缩国内信贷,调节国内货币流通量,使国际收支发生相应变化;可以通过调整汇率,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得以调整;可以通过外汇管制,限制资本流出入,控制外汇收支,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得以缓解。

三、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政府开支等措施来调节和指导国民经济的行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增加国家预算支出或减少国家预算收入,来缩小或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政府就采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开支等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使国内物价稳定,对外币币值坚挺,从而促进出口,减少进口,使贸易收支趋向于平衡。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则由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弥补。一方面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通过动用部分储备金,增加货币流通量。这样既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又能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增强本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的方式,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刺激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

四、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来控制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以达到国际收支均衡之目的的政策措施。汇率政策的调整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有赖于时滞和价格的灵敏性。在价格具有充分灵活性的条件下,货币贬值具有以下三种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作用:1. 价格机制的作用;

2. 利率机制的作用;

3. 出口数量的增加。

五、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查、限制及鼓励等制度直接来控制对外贸易和资金流动。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特定的目的可采取多种直接管制措施。例如:为限制进口可采取进口许可证制;为鼓励出口可采取出口补贴制和出口退税制等。一国实行直接管制的前提条件是非价格竞争能力较差的商品和劳务进口所占的比重较大或高科技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从1988年开始我国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曾对部分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已取消了大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及许可证制。但是随着1993年我国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在外汇市场上我国由原来的外汇短缺国家变为外汇储备国家,因此我国为了控制盲目对外投资和防止短期投机资本冲击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又开始实行新的对外投资许可证制及外商投资企业购汇核销制等来控制盲目外流。